用一条落后产线,让中国航空倒退几十年的麦道,下场大快人心!

rm2dbb9

时间 2024年5月2日 预览 34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3791068242264586/

首发·沧海冒险家

主要信源:《中国民航结束“麦道”时代》——新华网 2011-11-17

《麦道-11飞机共生产200架公开报道6架坠毁》——东方早报 2009-11-30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专机发生“严重故障”波音雪上加霜》——环球时报 2024-01-19

前言

2017年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完成首飞,要知道这是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的喷气式中程干线客机,所以它的首飞标志国产大飞机时代拉开帷幕!

建国之初我国工业制造还是比较落后的,所谓“一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就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可实际上早在1970年,我们就已经研发出了本土大型喷气式客机领先世界。

就因为一条落后的生产线和一次错误的路线选择,让中国大飞机生产从赶超国际变成落后国际几十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天才设计师

中国大飞机的崛起,离不开这样一个人——马凤山。

马凤山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后来为了供他读书,父亲才做起了小本生意。

马凤山在读书的时候,经历了抗日战争中日本轰炸机的狂轰滥炸

他目睹了自己的同胞被日寇无情的杀害,心中便暗暗涌起了报国之志。

于是在高中毕业之后,马凤仙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

他决心要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一番贡献,保护国家的领空。

为了能尽快投入工作,马凤仙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精力来学习航空航天知识。

在课堂上学的不够,他就去图书馆阅览相关书籍自学,在两年之内竟然写完了三十本笔记。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马凤仙的刻苦学习之下,他提前两年完成了大学的学业。

此后便奔赴哈尔滨投身中国飞机制造业,当时马凤仙还曾前往苏联学习先进的制造技术。

回国后他凭借着扎实的学习,用无数本学习笔记为中国航空铺路。

对中国的飞机制造提供了巨大的贡献,和中国工匠们一起制造出了中国第一架自主研发的轰炸机——“轰6”。

在这之后马凤仙又担下了更加艰巨的任务:研发中国大型客机。

在当时能自主研发制造大型客机的国家寥寥无几,清一色的都是西方发达国家。

而此时的中国刚刚建国,在外人眼里中国的工业制造如同襁褓里的婴孩,完全不可能自己生产出大型客机。

国家也有着自己的顾虑,研发大型客机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

可当时的中国几乎没有任何经验,假如没有任何成果,代价将是巨大的……

奋起直追

这时马凤仙毅然决然地迈出了这一步:他向国家保证,一定能完成大型客机的研制任务!

1970年,研制大型客机——运10的任务立项;1978年,第一架运10飞机试飞成功。

短短八年的时间,马凤仙就向世界证明,中国人可以自主研发自己的大型客机。

这其中有着多少的艰辛,可能只有研发人员本身才能体会。

在这八年中,马凤仙每天都在进行着艰巨的研发工作,几乎整日住在实验室。

总共画出了14多万份图纸,就是为了能尽早突破轰炸机与客机之间的差异。

运10首次试飞成功之后,又在国内不停地进行转场和试飞,以保证绝对的安全性。

运10的脚步抵达过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甚至曾七天六次抵达我国的青藏高原,都毫无错漏和缺陷。

几十次的试飞,足以展现运10强大的性能和安全的设计。

运10以100%的材料国产化向全世界宣告,中国这次完全凭借着自己的实力!

中国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五名能够独立自主制造大型客机的国家。

运10的成功试飞,吸引了国内外航空界的瞩目,英美国家纷纷表示:

运10将中国民航工业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了十五年。

然而当一切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时,马凤山却收到了一则特殊通告:停止运10继续研发。

此时马凤山已经因为十年来,日以继夜的飞机研制工作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压垮了。

积劳成疾的他不得不进入病休期,退出了运10的研发前线。

1982年运10基本进入停滞状态,4年后财务部否决运10研制预算,彻底中断运10研制计划。

马凤山先生还没有等到运10的重获新生,就先一步去世了……

蓝天梦的分叉口

实际上这样遗憾的结果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并不是偶然。

运10的成功研制,阻挡了美国麦道公司和波音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扩展。

所以,他们不能任由运10这样发展下去。

于是麦道公司想出了一个办法:用低价提供大飞机为诱饵,阻止中国继续研发大型客机。

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直接购买大飞机当然要比自主研发来的划算。

毕竟我们自主研发是从零开始,无论技术还是理论都非常薄弱,没有直接购买更加便利。

不仅如此,麦道公司还提出了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方案:

向中国转让一条麦道82飞机组装生产线,帮助中国民航扩大市场。

当时中国有部分人支持从国外直接引进大飞机,他们急功近利的心正好着了美国公司麦道。

中国希望能够借助麦道经验,重新建造飞机生产体系。

但美国从来不是对中国抛出友好的橄榄枝,而是看中了中国市场想从中获利。

他们转卖给中国的生产线,只是单纯的组装生产,没有任何的核心技术。

这对中国飞机制造没有任何帮助,不久后麦道公司噩耗接踵而来。

麦道公司因为多次大型飞机失事事故,逐渐失去民心,宣告破产之后被波音公司合并。

这之后麦道公司转让给中国的落后生产线,也随之付之一炬。

波音公司强烈要求中方销毁技术资料,拒绝承认之前卖给中国的生产线。

接连被美国卡脖子逐渐让我们意识到,我们貌似在分叉口上选择了一条错误道路……

重拾信心接续奔跑

2002年中国国产支线飞机立项,退回当年的分叉路口。

这一次,我们坚定地选择了自主研发的道路!

参与研发运10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们重整行装,再一次投入到了国产大飞机的研发当中。

马凤山先生的雕像也伫立在研究所的门口,鼓舞着设计师们不断向前奔跑。

虽然我们重新开始之后,中国的民航工业面临着落后先进国家几十年的现实。

但这次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一定会突破之前所有的障碍。

我们不能低估他国扼杀中国民航的企图,即使自主研发道路长远,我们也要坚定地走下去。

如今C919大型客运飞机已经全面投入使用,波音公司却是安全问题等丑闻频出!

我们也不难看出波音的没落,其实是美国制造业整体衰退的缩影。

与之对比的是中国民航飞机正在逐渐起步,并以极快的步伐追赶西方发达国家。

马凤山先生的蓝天梦终将在今天实现,中国的蓝天梦也已经被世界看到!

信息来源:马凤山——百度百科

《波音的没落,是美国制造业整体衰退的缩影》——中国青年报 2022-03-24

《中国大飞机的前世今生》——北京日报 2023-05-28

《1997年7月25日美国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人民网》2011-07-25

Copyright2023未知边界网络科技
拨打电话拨打电话
Copyright2023未知边界网络科技